isPc
isPhone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宣传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1-11-24


一、什么是艾滋病、梅毒、乙肝?

1.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全名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人就得了艾滋病(医学上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经过7-10年的潜伏期,会进入发病期,称为艾滋病病人。由于目前艾滋病还没有预防疫苗,也无法治愈,因而病死率非常高。但如果得到恰当治疗可以延长生命,而且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应该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  

2.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3.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传染性肝病,此病毒可通过血液、无防护性交、共用针头传播,也可由受到传染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染给新生婴儿。  

二、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途径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在妊娠期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将病毒传播给胎儿。  

产时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  

产后感染: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混合喂养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2.梅毒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2)血源性传播  

(3)胎盘传播:如果孕妇感染了梅毒,在怀孕期间可通过胎盘而使胎儿感染梅毒。孕妇患有梅毒,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苍白螺旋体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染给胎儿,使胎儿感染梅毒。胎盘传播主要在孕妇早期梅毒时发生。  

(4)产道传播:当胎儿经过感染有梅毒的产道时,产道部位的梅毒苍白螺旋体可传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感染梅毒而发病。  

3.乙肝传播途径:  

(1)经血液传播  

(2)性接触传播  

(3)母婴传播:指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有40%-5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有90%-10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  

三、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免费项目  

母婴传播疾病指儿童主要通过宫内或产道感染了与母亲相同的疾病。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都可通过母婴传播。为最大程度地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针对广大孕产妇及儿童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1.艾滋病免费母婴阻断项目  

(1)免费筛查:孕产妇在接受初次孕期保健时可享受一次免费的HIV抗体检测。  

(2)免费确认试验:如孕妇艾滋病初筛阳性,将再次享受免费采血并进行免费确认试验。  

(3)免费治疗: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将享受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及机会性感染预防药物治疗。   

2.梅毒免费母婴阻断项目  

(1)免费筛查:孕产妇在接受初次孕期保健时可享受一次免费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如孕妇梅毒螺旋体血清学阳性,将再次享受免费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

3.乙肝免费母婴阻断项目  

(1)免费筛查:孕产妇在接受初次孕期保健时可享受一次免费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2)免费乙肝疫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提供免费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儿童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明确母婴传播干预效果。

 

预防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健康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